摸讀點字

, 「何以能建構文字概念、學好國字?」 這與一般所認知的似乎有些不同, 人們總是覺得: 即使先天盲視障者想學國字, 亦需以文字圖形(或模型)建構其筆劃概念, 「要知道字怎麼寫, 才可能學得好國字, 懂國字了也才有辦法學好中文輸入法!」 然而「理解文字構形方可學好國字」當然沒錯, 但我之「理解文字構形」的作法, 是透過形意點字的摸讀, 而能理解部件組合所建立起來的文字概念。 這些年我花好多時間研究與探索「先天盲視障者如何靠自己學國字?」 研究期間我經常向人求助, 詢問國字寫法, 「每次麻煩人家想辦法教我認識國字…」, 這樣的時間久了, 便不由得使我想到, 「怎樣才能依靠自己學國字?」 因此而有了製作形意點字的構想。 這新型的國語點字, 特點在於「摸讀時可瞭解文字的形意結構」, 並能分辨同音異字, 進而建立起文字概念, 學習字根輸入。 此夯按之設計原理是「在國字後面添加輸入法的字根組合」, 以此做為形意注解, 並且每個字都空方以為分隔, 然後重新定義點字的呈現方式, 這樣國語點字摸起來感覺有點像在摸讀英文單字, 經過長時間不斷地研究與修正點字定義, 且還要改變我以往的摸讀習慣, 方有此「先天盲國字學習之經驗」和大家分享。 形意點字之創見基本理念, 是希望每個文字的偏旁部件都有點字定義, 讓盲人在閱讀各類文件時, 可摸得懂文字的字根或部件的組合方法, 依靠自己的摸讀來理解文字構行, 故可善用閱讀建構文字概念, 藉以累積文字應用經驗, 自我學習過程也不必知道文字的筆劃寫法, 沒有具備文字的圖像概念, 即使缺乏對文字實體的形相認知, 只要摸得懂各類型的符號組成方式, 先天盲亦可靠著字我學習的意願探索文字奧秘, 也可以自己練習中文打字, (不管想要自學倉頡或蝦米輸入都行)。 因此還可以這麼說, 所謂「理解文字」, 其實是對輸入法的字根結構或部件形式, 在摸讀時所產生的符號連結概念, 然後再根據輸入法的取碼原則學習中文, 所以, 只要點字摸讀能看得懂文字構形, 靠自己就可以學習國字、練習打字字, 就好像小時候我瞄著大字用簽字筆抄寫文字的學習過程, 現在是我摸著點字「研究國字」。 自此之後, 我已經較少再請問他人「這字怎麼寫」之類的問題了, 因為遇到「不認識的字」, 大部分都能從自己的摸讀而立即瞭解字形。

ok

    每當我跟很多視障朋友說「想要研究國字」,
很多人實在難以想像,
即使告訴明眼朋友,
大部分的反應式:
「看不見怎麼學國字?
尤其一出生就是看不見的,
沒有圖像概念,
怎麼可能學國字?」
從前我也這麼認為,
雖然我不是完全看不見,
可是從小我一直都再用點字,
父母家人或者幾位老師,
他們也曾想過教我寫國字,
但是對我來說,
摸讀點字的學習效率比較好,
我以為我不可能跟一般人一樣「認識國字」。

  我現在當然還是不能像一般人那樣「看字」,
但這些年的研究,
重新定義了點字的呈現方式,
我也可以知道「這個字怎麼寫」。 

  回想從前我歲文字的認知「只有讀音」, 
後來才有字詞觀念,
如今正慢慢建構字形概念。


  例如「府」這個字,
摸讀點字〈⠟⠌⠈⠀〉只曉得它的注音是「ㄈㄨˇ」,
後來透過盲用電腦報讀軟體的字詞解釋,  
知道它是政府、城府、總統府、府衙門、府院關係、市府廣場的「府」,
雖然有些詞會不一定瞭解意思,
平常也沒摸過或聽過,
但至少知道這些詞彙都跟「府」字有關細;
再後來為了研究中文輸入法,
多次向人討教、作了筆記,
也就曉得了它的寫法:
上面(廣字頭),
下面付出的「付」;
付出的「付」寫法則是,
左邊(單人旁),
右邊公寸的「寸」。	豬肉的「肉」,大大的(注音摸形框框 b)裡,上下兩個(人類的「人」),上面那個頂端突出框框。

  以前因為只有字音的概那,
所以剛開始學習倉頡輸入法,
「府」我這樣記憶:
(廣字頭)倉頡碼是『戈』,
(單人旁)倉頡碼是『人』,
公寸的「寸」字根組合難以說明,
就直接死背倉頡碼是『木戈』,
如此輸入『戈人木戈(iodi)』就可以把「府」這個字打出來了,
我不用知道文字的筆劃,
但需要記住「用括號括起來」的倉頡字根玍。

  這樣的文字學習過程持續了好幾年,
每次學一個字就會記在電腦裡,
這是因為我的頭腦不夠發展,
經常學會了一個字便忘記那個字,
後來研究蝦米輸入法,
我把要學習的國字「用引號括起來」,
然後再每個國字後面加入字根碼的英文代號,
小時後貝英文但字,
不也都是先寫英文再寫中文嘛,
(例如「book書本」),
現在我只是倒過來用而已,
「先寫國字再寫字根代碼」。
例如「 府iOdi 」,
上面(廣字頭 i),
下面付出的「付oDI 」;
付出的「付oDI 」寫法則是,
左邊(單人旁 o),
右邊公寸的「寸di 」。	豬肉的「肉」,大大的(注音摸形框框 b)裡,上下兩個(人類的「人」),上面那個頂端突出框框。

  這樣一來,
我只要摸到「府iODi 」就曉得倉頡碼是『戈人木戈』,
(標注大小寫的作用,
只是為了摸讀的時候「分辨部件結構」,
跟取碼沒有關係)。

    再例如「腐」字,
摸讀顯示器上的點字呈現,
跟「府」一樣也是〈⠟⠌⠈⠀〉,
注音就是「ㄈㄨˇ」,
透過報讀軟體字詞解釋的說明,
知道它是腐敗、腐蝕、腐朽、豆腐乾、防腐劑、麻婆豆腐的「腐iiOBO 」,
視障者操作電腦使用點字或注音輸入法打字,
能知道文字的相關詞彙也才曉得如何在候選字找到正確的文字。
  後來為要研究倉頡跟蝦米輸入法,
我在字詞解釋加入了字形敘述,
「腐」的寫法是:
政府的「府」下面豬肉的「肉」;
而政府的「府」寫法,
就是(廣字頭)下面付出的「付」;
付出的「付」則是左邊(單人旁)右邊公寸的「寸」;
另外我還得記得豬肉的「肉」寫法,
大大的(注音摸形框框)裡,
上下兩個(人類的「人」),
記得上面那個頂端要突出框框,
(注,「注音摸」就是注音符號的「ㄇ」)。

  以中文輸入法打字的時候,
一定要知道「文字構型」才能打得出那個字,
(可不像注音或者點字輸入「知道怎樣拼音就夠了」)。
  然而,
我因為缺乏字形概念,
「很多字根本不知道怎麼寫」,
而且經常忘記字形敘述,
每次用到某個字就要再去「摸一下」自己平時所做的筆記,
看看字根代碼、查察文字構型,
久而久之便把字根代碼放到字根名稱後面作為備忘,
就像這樣的描述:
政府的「府」,
上面(廣字頭 i),
下面付出的「付」,
就是左邊(單人旁 o),
右邊公寸的「寸di 」。
至於豬肉的「肉」字形敘述為,
大大的(注音摸形框框 b)裡,
上下兩個(人類的「人o 」),
上面那個頂端突出框框。

  這樣,
當摸到(廣字頭 i)就曉得倉頡碼是『戈』,
摸到(單人旁 o)便知道倉頡碼是『人』,
公寸的「寸di 」只好死背倉頡碼『木戈』,
然後又摸到(注音摸形框框 b)也能瞭解倉頡碼是『月』,
摸到(人類的「人o 」)就更明白這是倉頡字母『任』,
於是 我輸入『戈人木戈(iodi)』打出來的就是「府」字,
輸入『人月人(obo)』就是「肉」字,
上「府」下「肉」,
那就把這兩個字的字根碼組合起來,
『戈人木戈(iodi)』加『人月人(obo)』,
再根據倉頡輸入的取碼規則把「腐」字打出來,
就是『戈戈人月人(iiobo)』了。

nvda 報讀軟體有個我很喜歡的特點

, 它可以根據試用者的「個別需求」自訂所喜好的電腦操作界面, 網路也能搜尋許多 nvda 相關資源, 正因為如此, 我為了想學國字而制定了適合自己摸讀的操作環境, 除了設計形意點字呈現, 還包括大約六千多條字詞解釋的定義, 一條詞解便是一個文字的構形敘述, 每一條詞解除了列明文字相關用詞, 也以部件的組合方式進行文字構型敘述, 所以我也等於蒐集六千多種文字構形的表達方式; 很多文字形象的描述, 都是跟人們請教國字寫法時所留下的紀錄, 然後友人幫我將這些紀錄做成系統化格式處理與編輯校訂, 最後改造為 nvda 字詞解釋檔。 我雖很難像一般人那樣「能拿筆學字」, 可是透過電腦的特殊設計, 資訊的數位編碼, 加上朋友們的協助, 以「非視覺表達方式」為我解說文字, 提供我「可想像的」構形介紹, 累積而為一條又一條的詞解敘述, 於是每次我「忘記字怎麼寫」的時候, 便利用 nvda 詞解功能不斷複習。 此方法總該能算得上是一種「先天盲非圖像認知的文字學習策略」, 我想, 視障小朋友如果從小開始學習國字, 一定會有更出色的文字表現, 即使現在已長大成人, 視障者只要有心想學國字, 猶未晚矣。 我常這樣告訴自己: 「點字摸讀是我們的學習基礎, 語音聽讀是我們的學習配套, 國字的應用使我們的學習更精彩!」 我就這樣利用摸讀點字、聽讀語音學習各類知識, 也這樣開始研究國字, 尤其是點字, 它讓我摸到了許多「用語音無法表達」的符號, 電腦成為我的最佳學習輔具, 自己隨時能倚摸讀建構國字概念, 如今再加上形意點字, 更覺得可依靠自己進行國字的研究, 理解文字的部件組合; 既然不用「仰賴圖像」學習國字, 能透過摸讀瞭解字形, 而成為盲人文字學習方案, 先天全盲視障者想要學習國字, 便已不再像過去那麼困難, 所欠缺的只剩下文字的應用機會與記憶方法, 故此, 平常的生活經驗語課堂學習就非常重要了。 我真的很希望這樣的點字設計, 能讓視障者跟明眼人一樣, 「從小也開始學習國字、認識國字、應用國字」, 故我樂於分享所學, 讓多一點的分享獲得更多的成就, 期盼視障者有豐富的文字學習。